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图集:摸黑种田、漂浮农场,气候变化下的耕作

图集:摸黑种田、漂浮农场,气候变化下的耕作

摘要: 农民抵御极端天气





iWeekly


凌晨三点,河内郊外一片漆黑,稻农陈氏兰(Tran Thi Lan)迅速将秧插进头灯照亮的一片稻田中,迫切希望在酷热的一天开始前完成播种。随着南亚和东南亚多国与创纪录的高温做斗争,日益炎热的夏季,在黑暗中种植成为越南北部和中部许多农民的选择。兰告诉法新社(AFP):“白天强烈的阳光直射后背,田里的温水溅到脸上,插秧实在太难了。”与白天相比,夜晚水温凉爽,更适合幼苗生长,但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种植。这份工作非常艰苦,兰希望坚持下去,她担心再过几年就没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年轻人都去干没那么辛苦的工作了”。在孟加拉国,由于海平面上升、风暴和洪水威胁着越来越多的农田,西南部低洼三角洲地区的农民重拾古老的“漂浮农场”耕作方式,它所需空间更小,且不需要杀虫剂,不过并非没有代价。农妇贝古姆(Begum)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将种在浮床上的幼苗做成球状,接触到编织浮床的植物经常引起手部发痒和溃疡,另一名农妇向路透社(Reuters)表示:“这份工作既辛苦又痛苦,腰痛让我无法入睡。但大部分时间到处都是水,我还能做什么呢?”


▲河内农民夜间种植水稻。7月初,新一波热浪袭击越南北部,据预测很长一段时间内气温都将超过37摄氏度,兰开始转为夜晚工作。与兰一样,现在农民阮熊方(Nguyen Hung Phuong)的种植时间为下午4点至晚上9点,凌晨3点至上午9点。他表示,虽然白天看得更清楚,但气温极高,很不舒服,工作非常累;相比之下,夜晚工作更有效率、不易分心。


▲农民戴着头灯在田里工作。


▲日落时分,河内农民在田里种水稻。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种植,像兰和方这样的农民每天最多可以挣40美元,在农村地区劳动力通常每月赚取250美元左右的国家,这是笔不小的数目。兰表示,这份工作非常辛苦,很少有人愿意做。


▲孟加拉国比罗杰布尔(Pirojpur),农民灌溉浮床。这一耕作技术已有200年历史,从前当地农民只在洪水季采用这一耕作方式,每年持续5个月,如今这一地区的土地每年有8至10个月被水淹,它成为农民的救命稻草。越来越多农民转向使用浮床作为育苗和种植蔬果的平台,种黄瓜、苦瓜、萝卜和西红柿等,大多以幼苗出售。


▲比罗杰布尔,农民易卜拉欣(Mohammad Ibrahim)的妻子贝古姆(Begum)制作水白菜幼苗球。浮床能种植更多作物,但编织浮床的植物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也在缩小。孟加拉国地势低洼,是最易受气候影响的国家之一,境内大片土地常遭洪水和飓风侵袭,超过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


▲农民塞利姆(Selim)将葫芦挂在浮床顶部,防止潮水损坏蔬菜。


▲农民在浮动市场向中间商出售蔬菜、水果和幼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的报告称,到2050年,海平面上升和海岸侵蚀可能会使孟加拉国失去17%的陆地面积,以及30%的粮食产量。孟加拉农业官员指出,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漂浮农场可能是未来趋势。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