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e MccGwire的作品是第一眼就能抓住人眼球的,但未必会第一眼就让人爱上。乍看之下有些密密麻麻,羽毛、塑胶袋、电线,通过看似无意的拼接与摆放组成了不同的设计。再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却可以诧异地发现精致的细节在其间闪烁……
这个题目的意义不是让你从小给孩子灌输购买奢侈品的思想,而是要灌输正确面对奢侈品的意识。英国BBC就正播放一个真人秀节目,让富二代体验奢侈品生产的全过程。节目名叫《血、汗与奢侈品》(Blood, Sweat, and Luxuries),一听就知道不是消费导向一类……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一个日本时装品牌名Final Home,取名意义就如字面解说,是阁下的最后家园。品牌的始创概念就是因为应付地震灾害,所以品牌的经典设计是设有大量拉链的尼龙风衣,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大家可以随意把废纸以及物资放在拉链口袋里……
似乎有人有过这样的见解,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乎对工具的运用。那么,常常用来将我们自己思想过程和精神行为定格下来的文房用具,是否就意味着具有某种更高意义的存在……
阿根廷设计师Eduardo Ardiles曾梦想成为一名钢琴师,却成了一名室内设计师,曾和David Collins一起共事。在遇上同样来自阿根廷的设计师Diego Garcia Scaro后,他为家乡Scaro的手工工艺倾倒,更从当地的雕刻作品和丝绸纺织中汲取灵感,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家居品牌……
沙漠中生命绝迹,唯有风与热的搏动。无尽的黄沙犹如天鹅绒一般柔软,夕阳中,像燃烧的火焰;到早晨,又似化为灰烬。足迹所过之处,立即被尘沙所覆盖。华丽装备的女战士矗立于寂寥无声的凄凄荒漠。军服的象征意义将一种来自男性的力量植入最为华贵的女性时装设计中彩……
从来没有太多人会认真把时尚、设计与首尔扯上关系,连韩国目前最新锐的建筑师曹敏硕也斩钉截铁地认为,就设计而言,首尔不是一座漂亮的城市。的确,如果依循设计的范畴去想象首尔,你想不到任何标志性的建筑,首尔总是显得一片模糊。然而城市比人还善变,很多时候一转身,城市就变得精彩……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穿着都有着独特的自我理解,Vicky说她的理解就是要表达自己——You are what you wear。她用色彩丰富的搭配来表达内心深处不易被发现的疯狂。她寻求的穿着体验就是要过瘾,这个过瘾是带点疯狂有趣无厘头,甚至是小小的暴力的。现在,她不只要让自己过瘾……
当年Tom Ford离开Gucci,扬言弃衣从影时,谁都没当他的话是回事儿。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到美国怀抱的Tom Ford一腔热情地编织着电影的梦想。在他为他的处女作三改剧本,四处找资金时,另一边厢,他自立品牌,时装王国越建越大……
当一个设计师或者一个品牌一直不断给你惊喜时,或者其中的一个惊喜并不算什么,但逐个拎出后,会觉得那么回味无穷。这便是Z Zegna 2010/2011年秋冬系列Z Zegna给人的第一印象,Alessandro Sartori又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系列,请注意,“无与伦比”这四个字用在这里并非形容词的堆砌,而是再恰当不过的形容。因为在第一印象后,陷入了沉静的思考,震撼太大了。
从东北来的VEGA ZAISHI WANG在伦敦学了7年服装设计。想留在英国的她,因为想念家人而回国,去年她在建外SOHO开了工作室,设计的品牌叫Sforzando。
“设计要创新就要放弃一个已有的概念…… 因为,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这个变化在未来是必然的,如果企业没有准备,那将无法应付未来的变化。至于主动变化,还是被动变化,将会成为这个企业命运的决定因素……”在伊莱克斯创意空间的“设计沙龙”聆听着眼前这位白头发、白胡子老先生的珠玑妙语,再环顾四周,心里突然稍稍感到有些遗憾—如果当时在场的不仅仅是媒体人,而是更多的企业家或是更多的年轻学生,那么按照“蝴蝶效应”的逻辑来看,这场演讲又将会引起怎样的波动呢?
圈中人Teddy应该是不少朋友都很熟悉的人,作为香港人的他来到广 州生活已经有8年了,最初离开香港是想从忙碌烦闷的生活中找到新 的出口,换个新的环境。
似乎只有亲临芬兰,才能真正感受到《设计芬兰》一书中反复提及的“设计属于所有人”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这个以创意经济领先的国家,平凡人和经典设计之间没有距离。
被《Business Week》誉为1930年以来美国最伟大的设计师的Hartmut Esslinger,不仅是工业设计历史的推动者,也是商业战略设计的“始作俑者”,以及人机互动界面设计的先驱。